红杉资本周逵:只有拥抱变化的公司才能活下来
2019年9月18-19日,2019 DEMO CHINA创新中国·未来科技节在杭州未来科技城学术交流中心举办。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周逵进行了名为《比以往更像创业公司的红杉》的主题演讲。
周逵指出,美国和中国众多卓越的公司,最重要的共性第一是以客户为中心,第二是保持Day 1的状态。
Day 1就是不断清空归零,拥抱变化、谦虚自省、乐于学习,永远都如创业第一天的状态。 物竞天择,环境选择留下来的都是有创业精神的公司。只有保持活力、拥抱变化、保持Day 1状态的公司才能活下来。 在产业、科技变化加快的今天, 环境变化比以往发生的速度更快、影响力更大了。这个优秀公司脱颖而出的选择过程还在加快。
以下为周逵演讲实录:(经创业邦编辑,有所删减)
大家上午好。主办方出这个题目给我,还是一个挺需要琢磨的话题。因为在过去十几年,我们一直琢磨的题目是小公司长什么模样。我们在这十几年投了六七百个公司,主要是创新小公司。这几年越来越多卓越的中国大公司走出来,被大家关注和讨论。我们也越来越多地关注大公司长什么模样。
想清楚有潜质的小公司是什么模样,能帮我们找到合作伙伴。今天,看看卓越的大公司长什么模样可能对我们这个投资行业更有启发。这可能有两个动力,一是搞清楚投谁更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而且和这样的公司尽量走得远一些。第二个原因更重要,就是我们要常想想红杉自己的模样,如何能长成那么健壮且长久的公司。我想这不光是我们自己的事,也应该是行业里的人都在思考的一个话题。
Day 1的状态是一种创业者的状态
我们来看一下伟大的公司是什么模样的。我脑海里快速闪现的名字会从GE开始,思科、微软、谷歌、亚马逊、Facebook,之后逐渐出现几个令人尊敬的中国大公司的名字: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等。
好像这些公司的业务领域大不一样,气质也很不一样,网络上有很多比较它们之间差别的文章,但是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呢?
去年我花不少时间去了解走近华为。华为的文化里面,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是三点: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 十天前马云的退休和阿里的“新六脉神剑”,让我们透过企业家看到了一个大企业的风采。“新六脉神剑”我记一下关键词:1、客户第一。2、 信任所以简单。3、拥抱变化。4、今天是明天的起点。5、担当(此时此刻,非我莫属)。6、认真生活,快乐工作。 我想我们这个行业的人,创业公司,包括大众都在热议此事。
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这些美国和中国卓越的公司对自己事业价值和行为的表述,应该说,每个公司对自己的表述都个性鲜明,而且完整丰满,同时也很难让人记住。让我来帮大家浓缩一下吧, 其实只有两条:第一是客户为中心(客户第一),第二条更短,是Day 1。
那Day 1是什么?最简单说就不是Day 2。
Day 2是什么?是比较满足、自大,比较有成就感。用户应该基本算满意了吧,不用那么快的反应,不用那么紧张地关注变化和准备改变;别人的弱点一目了然,离自己还有段差距。Day 2状态其实不算差,通常是挺舒适优雅,而且有成就。当然,你还可以想象企业有点糟糕的Day 3状态。
Day 1就是你足够清零,清零也不是忘掉过去,而是面向未来。永远记着自己的客户是谁,随时准备快速响应变化。Day 1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要谦虚,内省、学习、合作。
Day 1的状态是一种创业的状态。
Day 1理念渗透在众多令人尊敬的大公司对自己的价值观和文化的表述里。而我们常说价值观和文化是Founder(创始人)的选择。这点一点没错,但我更想谈的是,这也是物竞天择的结果,也就是说环境选择了优秀物种的企业。而我们今天的环境面临如此大、如此快的变化,使得这个选择过程和结果特征尤为明显。
我举另一个最近非常触动我的例子,就是刚提到的GE。我在读大学的时候GE是像神一样的存在,当年GE的每一个做法都是企业学习的榜样。但是今天的GE,没赶上这个信息时代的变化, 今天GE的状态好像不太好。相信大家和我也有同感:变化怎么如此之快。
拥抱变化
看看我们正在经历什么样的变化。除了人口红利、国际格局的变化,我谈几个新经济领域发生的变化。
红利到哪儿去了?这10年来,客户从PC红利到Mobile红利,又到微博、微信红利,后来线下流量红利,下沉红利、海外红利,现在叫私域流量….说红利,其实就是新客户又跑了,跑去另一个地方去了。好像这个客户变化得非常非常快。
没想到科技使我们的生活变化得这么快,刚以为是O2O(Offline 2 Online),一年后变成O2O(Online 2 Offline)了,再仔细一看,是Offline=Online。AI开始给生活带来无数惊喜和问题,4G还没有体验完,5G就来了。
数字化历程使产业的组织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过去东西生产出来到渠道里放着然后去找客人卖掉,这是天经地义的。但现在可能是C2B了,C端需求发动再生产出来,就像电话被叫变成主叫,这个变化正在各行各业进行,真是难以想象。
还有就是竞争格局的变化。BAT几年时间形成这么大的平台势力,美团、头条、拼多多、滴滴这样的公司,竟然也能在几年之间突然冒出来PK。它们不仅成为卓越的产业平台型公司,而且具备了优秀的投资能力。
这个变化是现在才这么大吗?其实不是,只是环境发展使得变化更快了。
十年潜移默化,回头来看犹如突然。不适应变化的Day 2、Day 3的这些公司,曾是正常的、多数的、甚至主流的,只不过今天它们闪耀好一会儿,可能只过两三年就不在了。物竞天择后留下来的都是有活力、有创业精神、是Day 1的公司。
Day 1的红杉
红杉今年是第47年,从时间来看不是一个年轻的公司了。红杉中国是第14年头,在我们这个金融服务行业,14年也不短了,很多公司甚至不到14年已经没了。
想想14年前我们自己是什么状态?关键词都写在我们的PPT上,PPT 模版一直是红杉树叶的颜色,当年我们十几个同伴怀着巨大的好奇心,每个人都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并做好了勤奋的准备。
今天我们还是这样吗?
第一, “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的客人是谁。我们第一个客户就是创业者,第二个是信任我们,给我们出资的人。第一第二是有次序的,创业者永远是第一位。
在这个方面,我们没有变化,而且今天是越来越积极了。随着时间积累,我们把越来越多的服务和资源用在创业者身上。我们每年都有和成员企业CEO的meeting, 这已经是第13个年头。我们每年带着所投的公司进入全国近10所最好的理工科高校招聘,这大概是第10个年头了。在红杉团队里,帮创业者干活,哪怕不是自己负责的项目,都是一件十分光荣的事情。
第二,我们是创新事业的早期投资者,我们希望我们是第一个发现创业者的人,第一个理解他们的idea,甚至是共同创造idea的人。我们今天是不是还这样?
红杉今天的基金规模大了很多,但我们投资早期的想法更加强烈了。我们去年推出了红杉种子基金,以及红杉学者计划。我们去年上半年在种子和A轮的项目比例是50%,下半年应该是接近55%,今年种子和A轮的比例应该是接近60%。
第三,我们是不是足够长期和坚定地追求卓越。我们很早去投资企业,抱着一个很长远的打算。我们的投资是企业一个很小的起步,瞄着的是企业获得一个Great Success。
这个有没有变化?我想今天我们在这点上的想法和行动都更加清晰和坚定。例如在美团点评上面,我们不仅都是美团和点评的第一个机构投资人,而且在“新美大”上累计投资了9次。每次我们做投资决策时,他们都面临着一个未来更加精彩的机会,而且创业者愿意全力以赴去达成。
第四,我们还是不是一个响应迅速的“小公司”。我们今天还是一个不到200人的小公司,肥肉不多,并不臃肿。我们还没有去买一辆汽车和一块土地资产。我们觉得自己应该少一些负担。我们是一个扁平的组织,层级很少,合伙人总是冲在前面,我们希望面对变化和机遇时,红杉能更快地行动。
第五,我们是不是依然谦虚,乐于学习,还是觉得自己很牛了?牛人希望别人来学他,不牛的人学别人。
我们在研究、学习硅谷的红杉团队,他们40多年了怎么还能保持这么创新,(在早期)投到很小很小的公司,在后来变得很大很大。我们看同行,不是看他们什么地方做错了,而是研究他们什么地方做对了:在某一个项目上他们能比我们表现得更好,CEO为什么更喜欢他们。我们内部要求Teamwork,外部广泛地和同行合作,因为看得到别人的才华和价值。我们还在研究我们投的公司,比如今天的今日头条,我们帮助他们时也思考怎么学习他们,用科技把自己变成一个更聪明的公司。但是今天这点我们觉得还做得很不够。
是不是仍然是一个处于Day 1、创业状态的公司,最好的方式可能是常自省 :今天我们的状态什么样?
和14年前我们扛一个牌子在市场上去跟创业者交流的状态相比,站在2019年时间节点的红杉,已经历各种起伏和考验,有过许多成功喜悦和失败教训,是一个更成熟、更坚定的创业公司。
MORE | 更多精彩文章